四季度以来,随着赵石畔煤电配套煤矿项目全面进入联合试运转,企业迈入煤电一体化协同运营新阶段。依托自产煤“成本可控、供应稳定”的双优势,以管理创新和技术突破为引擎,推动生产运营从“保供稳链”向“价值创造”跃升,为区域能源安全与企业转型了升级提供实践样本。

抢发多供,燃料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
面对煤炭自给的先天优势,赵石畔煤电以“度电必争”的举措深挖市场红利。通过实时监测华北电网用电负荷曲线,精准捕捉晚高峰、寒潮等用电尖峰时段,动态调整机组出力,在负荷率高位运行中实现发电量同比大幅提升。建立了“日分解、周对标、月考核”机制,将电量目标细化到每台机组、每个班组。通过优化调度策略与电网深度协同,机组持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状态。10月份,提前8天完成发电任务,完成计划电量的135%,经营效益显著提升,燃料成本优势转化效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。
全链管控,筑牢安全与效益的“双防线”
针对自产煤硫分高、挥发分波动的特点,赵石畔煤电构建起“源头——运输——燃烧”全链条管控体系。运行端,引入智能燃烧优化系统,精细调整配风比例与煤粉细度,主再热汽温两侧偏差控制在±5℃以内,环保指标稳定达标;设备端,推行“无人机+机器人”巡检模式,关键设备健康状态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8%,检修周期进一步延长;燃料端,与配套煤矿建立“煤质——库存——需求”联动平台,实现燃煤掺烧比例动态优化,度电燃料成本持续下降。
精细管理,从“生产执行”到“价值创造”的转型
赵石畔煤电持续加大“小指标竞赛”“合理化建议征集”等活动开展力度,激发员工创新创造活力。下半年以来,累计采纳一线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15项。同时,创新建立“一稳”(安全稳定)、“两控”(供电煤耗、厂用电率)、五增(发电量、两细则两规则收入、容量电费收益、燃煤销售量、碳资产出售额)、“六降”(煤炭单位成本、供电煤耗、厂用电率、大宗物资耗率、外委费用、非生产耗能)管理体系,并着力培育燃煤销售量、碳资产出售额等利润增长点,累计创效超3000万元。自锅炉燃烧稳定自产煤种以来,协调控制更加稳定,锅炉效率提升0.2%,每年可节约燃煤约0.5万吨。
从“单一发电”到“煤电互济”,赵石畔煤电的实践印证了煤电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价值。在能源保供与“双碳”目标的双重压力下,企业以管理创新激活资源禀赋,用技术革新破解行业痛点,为火力发电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“赵石畔煤电方案”。